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歌朗读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摘要
《西郊落花歌》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他对落花飘零的哀思,隐喻了人生无常和社会衰败的深刻感慨。创作于龚自珍晚年,他在北京西郊目睹落花景象,触景生情,联想到清朝末期的动荡时局及自身政治理想的破灭,诗中流露出孤寂与忧国情怀。通过落花意象,龚自珍抒发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生命哲理的反思。历史评价上,这首诗被视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在近代文学中备受推崇,被誉为启蒙思想的先驱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的艺术与思想表达。
DeepSeek赏析
龚自珍这首《西郊落花歌》突破传统伤春窠臼,以奇崛想象构筑落花奇观。开篇即以"天下奇"定调,将寻常落花升华为惊世骇俗的审美意象。全诗三转其境:先写赏花之痴狂,连用钱塘潮、昆阳战、天女倾脂三大奇喻,排山倒海之势令人目眩;继而突发奇想,以龙凤漂泊、鲤跃天门等仙界意象,暗喻自身遭际;最终归入佛家净土落花之思,展现既沉溺绚烂又向往超脱的矛盾心境。"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的结语,既是对自然永恒的期许,更是对生命绚烂不息的执着。诗人以癫狂之笔写赤子之心,在花开花落间倾注了全部的生命热忱与精神追求。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