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九日大雨
五月十九日大雨朗读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摘要
《五月十九日大雨》是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绘一场夏季暴雨前后的景象,隐喻了元末明初动荡时局与新生政权的更迭。前两句"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以雷霆万钧之势展现暴雨的狂暴,象征元末社会的剧烈动荡;后两句"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则笔锋突转,用雨后天晴、万物复苏的清新画面,暗喻明朝建立后社会趋于安定的新局面。全诗巧妙运用自然现象的强烈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伟力的敏锐观察,更寄托了其作为开国功臣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后世评价此诗为"寓雄浑于简淡"的典范,短短四句将风云激荡的历史转折凝练于雷雨意象之中,展现了刘基作为政治家的宏大视野与文学家的精妙笔力。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意境雄浑,气象万千。首句"风驱急雨"四字,便将暴风雨的威势写得淋漓尽致,"驱"字尤为传神。次句"云压轻雷"更添压抑之感,"殷地声"三字摹写雷声震地之状。后两句笔锋陡转,雨过天晴,以"不知龙去处"暗喻暴雨骤歇,结句"一池草色万蛙鸣"清新可喜,蛙声一片反衬出雨后池塘的静谧。全诗由动入静,从暴雨如注到蛙鸣草碧,短短四句已历风雨阴晴之变,可见诗人观察之细致,笔力之雄健。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