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总持阁
登总持阁朗读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摘要
《登总持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岑参可能登临长安的总持阁(一座佛教寺庙建筑)时所作,诗中描绘登高远望的壮丽山河景色,如“翠微横落日,碧落动秋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的赞叹和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岑参借此抒发超脱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隐逸情怀,体现了盛唐文人的哲理思考与艺术境界。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登高览胜之兴,抒超凡出世之思。首联"高阁逼诸天"一句,着"逼"字见阁势高耸,直欲近天,气象雄浑。颔联"晴开"句写登阁所见,渭川晴明,万井树色尽收眼底;"愁看"句则转写五陵烟霭,暗含人世沧桑之感。颈联以小见大,秦岭渭川俱纳窗槛之中,笔力遒劲。尾联"早知清净理"直抒胸臆,表达对佛门清净之境的向往。全诗由景入情,由实转虚,境界渐次提升,最后归于方外之想,是典型的盛唐山水诗格调。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