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舟中夜起

舟中夜起朗读
出自宋代苏轼的诗词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摘要

《舟中夜起》是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赴湖州途中夜泊所作。此时诗人正经历“乌台诗案”前的政治风波,内心压抑却仍保持着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全诗以奇崛笔法描绘舟中夜醒的江景: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诗人将暗潮、落月、江声等意象交织,营造出空灵而暗藏悸动的独特意境。后四句更以“大鱼惊窜如奔狐”的奇喻,暗喻自身如惊鱼般的人生处境。清代查慎行盛赞此诗“极奇极幻极远极近境界”,展现了苏轼化平凡夜泊为奇幻诗境的超凡笔力。诗中超脱的观察视角与隐约的羁旅之思相融,既是对自然的深情凝望,亦折射出诗人于政治漩涡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深沉努力。

DeepSeek赏析

苏轼此诗以夜泊湖上所见所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意象组合,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开篇"微风萧萧"二句写景入微,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中间"舟人水鸟"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写得情趣盎然,暗含物我两忘之趣。"此生忽忽"二句转入人生感慨,却又立即被"鸡鸣钟动"的现实场景冲淡。全诗句句写景,又处处寄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体现了苏轼随遇而安、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末句"船头击鼓"的欢快场景,更与前文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善于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特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