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囊
空囊朗读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摘要
杜甫的《空囊》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流离失所、生活极度贫困的时期。诗中通过描述囊中空空的窘境,抒发了杜甫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它体现了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精髓,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这首诗被后人高度评价为杜甫反映唐代社会现实的代表作,展现了诗圣的悲悯情怀和深厚人文关怀。
DeepSeek赏析
杜甫《空囊》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窘迫与精神的坚守。开篇以翠柏、晨霞起兴,暗示虽处困境仍不坠高洁之志。三四句道出世道浇漓与自身孤贞的对立,凸显儒家士人的精神困境。五六句以晨冻无火、夜寒无衣的细节,呈现饥寒交迫的生存实况。末联"留得一钱看"尤为警策,既写囊空如洗的困顿,又以"看钱"的诙谐笔法展现达观胸襟。全诗将贫士的生存困境与精神操守并置,苦中作乐处尤见诗人骨力,在自嘲中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儒家品格。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