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三
行路难·其三朗读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摘要
李白的《行路难·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写于他仕途失意、流放夜郎的艰难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坎坷的深切感慨。诗中通过“行路难”的意象,表达了对世俗困苦的无奈,同时以饮酒解忧的方式倡导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文学史上,这首诗被高度评价为李白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展现盛唐气象的经典,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词大意
译文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注解
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lì)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DeepSeek赏析
这首《行路难》展现了李白对仕途险恶的深刻洞察与超然态度。开篇即以颍川洗耳、首阳采薇的典故,表明不愿效法古人刻意标榜高洁。诗中列举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等历史人物的悲剧,揭示功成不退的惨痛教训。末段借张翰思鲈的典故,提出"且乐生前一杯酒"的豁达人生观。全诗以排比句式增强气势,用典密集而不显堆砌,在悲悯历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李白将个人际遇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思考,体现出盛唐诗人特有的豪迈与通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