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朗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 一作 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摘要
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被贬谪后流落宣州时,在谢脁楼上为饯别友人校书郎李云而作。诗中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短暂、怀才不遇的深切感慨,通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名句,抒发了豪迈浪漫却无法排遣的忧愁,体现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被后人誉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在文学史上备受推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大意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hān)高楼。长风:远风,大风。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fā)。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俱怀逸(yì)兴(xìng)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览:通“揽”,摘取。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另一版本为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 消愁)销:另一版本为“消”。
人生在世不称(chèn)意,明朝(zhāo)散发(fà)弄扁(piān)舟。称意:称心如意。明朝:明天。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3-166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78-179
DeepSeek赏析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谓盛唐气象的绝响。开篇以"昨日"与"今日"的对仗,道尽人生无常之苦。那"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壮阔意象,瞬间将愁绪升华为豪情。诗人纵论建安风骨,追慕谢朓清发,展现出吞吐古今的气概。"欲上青天览明月"的狂想,与"抽刀断水"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最终归结为"散发弄扁舟"的旷达。全诗跌宕起伏,将李白特有的豪放与沉郁熔于一炉,既有建安风骨的刚健,又得六朝清丽的余韵,诚为唐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