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上醉歌朗读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
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摘要
元结的《石鱼湖上醉歌》创作于唐代宗时期,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在石鱼湖(今湖南道县)与友人宴饮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石鱼湖的天然石洼形似酒樽,以山为杯、水为酒的奇景,借“狂风浪作”暗喻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局。诗人以“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的豪放姿态,抒发在乱世中借酒遣怀、放浪形骸的疏狂情怀。其想象奇崛,将自然山水幻化为酒具,以醉语写醒志,在狂放不羁的表象下,深藏对现实的忧愤与无奈。清代沈德潜评其“放逸中自存劲健”,展现了中唐文人特有的疏狂气质。此诗语言质朴却意境雄奇,成为唐代山水饮酒诗中的别调之作。
诗词大意
译文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9
DeepSeek赏析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以豪放洒脱之笔,描绘了一幅别开生面的湖畔畅饮图。诗人将石鱼湖比作洞庭,君山青青倒映水中,山水皆为酒器,洲岛尽是酒徒,意象宏大而新奇。诗中"长风连日作大浪"与"不能废人运酒舫"的强烈对比,凸显了诗人纵情畅饮、不畏风浪的豪迈气概。末句"酌饮四坐以散愁",道出了以酒消愁、借醉忘忧的文人情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开阔,将文人的放达与山水的清幽融为一体,体现了盛唐诗人独有的精神风貌。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