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春泛若耶溪

春泛若耶溪朗读
出自唐代綦毋潜的诗词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摘要

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是一首由唐朝诗人綦毋潜创作的诗,描绘了春天泛舟于若耶溪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深切陶醉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清新的意象,如溪流、花木和静谧的山水,展现了闲适的田园情趣,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的思想。创作背景可能源于綦毋潜游历江南的经历,但具体细节不详。这首诗以其淡雅自然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期山水诗的典型特色。

诗词大意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

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参考资料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31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51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1-3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9-30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23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清幽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月夜泛舟图。"幽意无断绝"开篇点题,暗示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中间三联以时间为序,从晚风花路到月夜西壑,画面由明入暗,却又在"潭烟溶溶"处呈现朦胧之美。尾联"生事且弥漫"一转,将闲适之景与纷扰世事相对照,"持竿叟"的意象更将隐逸之思具象化。全诗语言清丽,意境空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在动静相宜中流露出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体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特有的冲淡韵味。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