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朗读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摘要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名作。此诗写于李白仕途失意或流放期间,背景源于他放荡不羁的生活经历,常独自饮酒抒发胸臆。诗中描绘诗人月下独酌,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句,生动表达了对世俗孤独的超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浪漫情怀,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的向往。后世高度评价此诗,誉为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典范之作,语言清新飘逸,情感真挚深沉,深刻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诗词大意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DeepSeek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以酒邀月,对影成三,道尽孤独中的旷达。诗人独饮无伴,却将明月与身影视为知己,在看似寂寞的场景中创造出热闹的想象。诗中"月徘徊"、"影零乱"的动态描写,活画出诗人醉态中的潇洒不羁。末句"永结无情游"既点出了与自然物象交往的永恒性,又暗含对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全诗以酒为媒,以月为友,将孤独升华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情怀和豪放气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