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朗读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摘要
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创作于唐代,诗人游历终南山时拜访隐士斛斯山人,留宿饮酒而作。诗中描绘了山间美景与友人相聚的欢愉,表达了李白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语言豪放清新,意境浪漫深远,体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后世评价极高,被视为其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彰显了唐诗的巅峰艺术成就。
诗词大意
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xié)及田家,童稚(zhì)开荆(jīng)扉(fēi)。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欢言得所憩(qì),美酒聊共挥。挥:举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17 .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28-729 .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 .
DeepSeek赏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与世无争的隐逸画卷。诗人踏月归来,回首山径苍翠,展现出对自然的深情眷恋。"绿竹入幽径"二句尤为精妙,移步换景间尽显山居幽趣。后文写与山人共饮,长歌松风,醉乐忘机,将陶渊明式的田园之乐与自身豪放不羁的性情完美融合。全诗语言明快,意境高远,既有隐逸之趣,又见李白特有的洒脱气质,在平淡的叙事中蕴含着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