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朗读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摘要
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一首唐代送别诗,创作于王维送别好友綦毋潜科举落第后返回故乡之际。背景源于唐代科举制度,綦毋潜考试失利,王维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慰藉。诗中王维劝勉友人不要因挫折而沮丧,强调人生得失无常,鼓励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并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体现其淡泊超脱的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展现了王维诗歌的平和风格与哲理深度,后世评价其为唐代送别诗的佳作,反映了士人间的真挚情感与人生智慧。
DeepSeek赏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以送别友人为题,却展露出盛唐文人的胸襟与气度。诗中"圣代无隐者"二句开篇即见气魄,暗示时代清明,贤者当出仕报国。"东山客"与"采薇"的典故运用自然,既表达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又暗含劝勉之意。中间笔锋一转,写友人落第还乡的惆怅,"吾道非"的自问自答,更显诗人对友人遭际的深切理解。结尾"勿谓知音稀"一句,既是慰藉,亦见真情,将盛唐诗人的磊落胸怀与真挚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情感真挚而不失慷慨,用典自然而不露斧凿,堪称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