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朗读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摘要
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一首唐代著名的五言古诗,创作于开元年间诗人任汜水尉时。此诗记录了王昌龄与堂弟在南斋赏月的情景,由眼前清辉遍洒的月色,联想到远方友人崔少府(时任山阴县尉),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千里共如何”化用谢庄《月赋》意境,以明月为纽带,将分隔两地的心紧紧相连,传递出“天涯共此时”的隽永情怀。后四句更由兰草杜若凋零的意象,自然升华至人生际遇的哲理感悟——“人生代代无穷已”,最终以庄子“虚舟”之典收束,展现超脱豁达的胸襟。全诗结构精妙,从玩月兴怀到忆友抒怀,再至宇宙人生的体悟,层层递进而气脉贯通,被清代诗评家赞为“笔墨之外,自具深情”。王昌龄以清朗笔调将月色、友情、哲思熔铸一体,创造了澄澈空灵的意境,成为盛唐月夜怀人诗中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以清幽月色为引,道尽千古离思。首联"高卧"、"开帷"二语,不事雕琢而境界自出,诗人闲卧南斋,帷幔轻卷,新月初升之景宛在目前。"清辉澹水木"一联尤为精妙,月光如水般荡漾在窗棂间,以动态笔墨写静态月色,令人想见苏子泛舟赤壁之趣。"冉冉"二句忽转深沉,由眼前月色联想到古今变迁,时空交错中透出哲思。后四句转入怀人,以"美人"喻友,清江越吟之苦与兰杜微香之远相映,千里相思尽在不言中。全诗由景入情,由实转虚,月色与友情交融,清雅中见深挚。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