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同题仙游观

同题仙游观朗读
出自唐代韩翃的诗词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摘要

韩翃的《同题仙游观》是一首题咏道教宫观的七言律诗。此诗作于中唐时期,诗人借游历仙游观,描绘了观中幽寂空灵的景色,抒发了对世外仙境的向往之情。首联"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清宿雨收"点明雨后初晴的道观景象,颔联"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以远山秋声拓展时空意境,颈联"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通过松影、空坛、细草等意象强化清幽氛围。尾联"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巧妙点题,认为此处便是人间仙境,无需远求世外。全诗以工整的对仗、凝练的笔触,将道教宫观的超尘之境与诗人淡泊的出世情怀相融合,既展现了中唐山水诗的清丽特色,又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倾慕。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其"不落凡响",是唐代题咏道观诗中的佳作。

全文赏析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观内观外的景色。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并描写了天气情况。颔联写观外秋夜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形象地展现了仙游观宁静娴雅的景色。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仙台秋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诗中"风物凄凄"、"砧声近报"等意象,既点明了秋日的萧瑟氛围,又暗合离愁别绪,富有音韵之美。颈联"疏松影落"与"细草香闲"的工整对仗,营造出幽静闲适的意境。尾联"人间亦自有丹丘"一语双关,既是对仙台景致的赞美,更表达了无须远求即可得道的心境。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超脱的独特感悟。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