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
利州南渡朗读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摘要
《利州南渡》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一首山水行旅诗。此诗创作于诗人漂泊蜀地期间,描绘了利州(今四川广元)南渡嘉陵江时所见的苍茫暮色:夕阳余晖中群鸟飞散,万顷江波浸染着斜阳的金光,渡船划开荻草穿行沙岸,马儿嘶鸣着奔向残存村落。尾联"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以春秋时期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出空阔寂寥的江景,在悠然静谧的意境中暗含人生感慨。清代沈德潜评其"写渡江入神",《唐诗别裁》更赞"天水绘景,如置眉睫",足见其以景传情、含蓄深远的艺术魅力。
DeepSeek赏析
温庭筠这首《利州南渡》以淡墨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渡口黄昏图。诗人选取斜晖、曲岛、翠微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颔联"波上马嘶"与"柳边人歇"一动一静,形成巧妙对比,暗示着渡口的繁忙与等待。"群鸥散"与"一鹭飞"的细节描写,更显画面生动。尾联引用范蠡典故,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体现了晚唐诗追求含蓄蕴藉的美学特征。结句"五湖烟水独忘机"尤为隽永,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完美融合,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