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朗读
出自唐代崔曙的诗词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摘要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是唐代诗人崔曙于重阳节登临陕州望仙台时写给友人刘明府的一首七律。此诗以登高怀古开篇,首联点明望仙台为汉文帝求仙所建,暗含对求仙虚妄的讽喻;颔联“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以雄浑笔触勾勒山河气象,展现时空苍茫感。颈联借函谷关尹喜迎接老子、河上仙翁的典故,深化对神仙之说的质疑。尾联“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巧妙化用陶渊明典故,将诗意转向现实——邀请刘明府共饮菊花酒,在超然醉意中寄托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全诗融历史沉思、山水意境与人生哲思于一体,典故运用精当,转折自然,尾联尤显旷达洒脱,是唐代重阳诗的典范之作。

诗词大意

译文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参考资料

李星.唐诗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57-158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DeepSeek赏析

这首《登高台》写诗人登临高台所见所思,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象,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怀。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以"三晋云山"、"二陵风雨"对仗工整,气象宏大,展现出一幅壮美的山河画卷。颈联转入怀古,"关门令尹"、"河上仙翁"的典故运用巧妙,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陶然共醉菊花杯"化用陶渊明典故,表达了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雄浑之气,又不失清逸之韵,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崔曙(约704-739),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以《试明堂火珠》诗得名。其诗多写景摹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词句对仗工整,辞气多悲。代表作有《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奉试明堂火珠》、《途中晓发》、《缑(音gou沟)山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对雨送郑陵》等。其诗中“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等都是极佳的对句。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