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登楼朗读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 一作:梁父)
摘要
杜甫的《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名作。当时国家动荡,杜甫流离失所,登上高楼感怀时局,诗中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句,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悲天悯人的思想。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评价极高,被后世视为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典范,展现了其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社会关怀。
诗词大意
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解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lěi)浮云变古今。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来天地:与天地俱来。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kòu)盗莫相侵。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fǔ)吟》。(梁甫 一作:梁父)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还:仍然。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梁甫吟: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倪其心 .杜甫诗选译 :巴蜀书社 ,1991 :154-155 .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129-131 .
DeepSeek赏析
杜甫这首《登楼》以登高望远之景抒家国忧思之情,开篇即以"花近高楼"反衬"伤客心",形成鲜明的情感张力。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气象宏阔,将眼前春色与历史风云巧妙绾合,既见壮丽山河,又暗含世事无常之叹。颈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唐王朝的坚定信念与对外患的警醒。尾联借古讽今,以蜀汉后主暗喻时局,在暮色苍茫中吟咏《梁甫吟》,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命运之思融为一体。全诗沉郁顿挫,既显雄浑气概,又具深沉忧思,堪称杜甫七律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