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朗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词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摘要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他在唐代安史之乱后(约766年)流寓夔州时所作,针对诸葛亮的武侯祠进行咏怀。诗中借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事迹,表达对历史英雄功业未竟的深切惋惜,同时寄托诗人对国家动荡、民生疾苦的忧思,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杜甫以深沉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奈。这组诗在文学史上广受赞誉,被视为怀古诗的典范,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艺术高度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词大意

译文

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是杜甫咏诸葛亮的代表作,字字珠玑,句句深情。首联以"垂宇宙"极言诸葛亮声名之盛,以"肃清高"暗写其品格。颔联"三分割据"与"万古云霄"形成强烈对比,既写其功业又赞其品格高洁。颈联将孔明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可见推崇之高。尾联则充满悲情,"运移"二字写出时势难违的无奈,"志决身歼"四字更是道尽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全诗既见杜甫对诸葛亮功德的景仰,又隐含了诗人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慨,笔力雄健,感情深沉,堪称咏史杰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