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朗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词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摘要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诗人漂泊夔州时所作。此诗借咏战国辞赋家宋玉遗迹,抒发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思。首联以"摇落深知宋玉悲"道出对宋玉萧瑟诗风的理解,暗含自身流离之痛;颔联"萧条异代不同时"将相隔千年的两位文人命运相连,凸显才士不遇的永恒困境;颈联描绘江山故宅与文藻空存,以实景虚笔勾连古今;尾联"怅望千秋一洒泪"直抒胸臆,在历史烟云中倾注深沉感慨。全诗以精严的律体熔铸史识,既哀宋玉身后寂寥,更伤自身抱负成空,展现杜甫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精神共鸣,被誉为怀古诗中将身世感与历史感交融的典范之作,承载着对文学价值穿越时空的永恒思考。

诗词大意

译文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注解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rú)雅亦吾师。摇落:凋残,零落。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江山故宅空文藻(zǎo),云雨荒台岂梦思。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云雨荒台: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楚宫:楚王宫。

参考资料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DeepSeek赏析

杜甫此诗以宋玉为引,抒发对古今兴废的深沉感慨。首联"摇落深知宋玉悲"借宋玉悲秋之意,暗寓自身忧国伤时之情。"风流儒雅亦吾师"更见诗人对前贤的仰慕。颔联"怅望千秋"与"萧条异代"相呼应,道出古今同悲的苍凉意绪。颈联以"空文藻""岂梦思"写古迹荒芜,文采徒存,透露出对文化传承中断的痛惜。尾联"楚宫泯灭""舟人指点"的意象尤为警策,暗示历史记忆的模糊与消逝。全诗沉郁顿挫,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历史兴亡之叹融为一体,展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