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朗读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摘要
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是唐代开元年间应唐玄宗之命创作的诗。背景是唐玄宗从蓬莱宫向兴庆宫行路途中,春雨中春望,命令群臣作诗以颂盛世。诗中描绘春雨滋润下的春景,如绿柳新芽、湿润大地,歌颂皇帝的威严出行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王维对皇权的忠诚以及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这首诗虽为宫廷应制之作,但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融合了王维山水诗的细腻风格,后世评价其为应制诗中的佳作,展现了其文学造诣和时代特色。
DeepSeek赏析
王维这首《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盛唐气象。起句"渭水""黄山"对仗工稳,既点明地理位置,又暗喻皇家威仪。"銮舆"二句以流动的视角展现皇家仪仗的恢宏气势,"云里""雨中"一联更是神来之笔,将帝都的壮丽与百姓的祥和巧妙融合。末联点明帝王巡幸乃为体察民情,而非耽于游赏,体现了诗人含蓄的讽谏之意。全诗气象宏阔而不失细腻,在应制诗中别具一格,展现了盛唐诗人雍容典雅的艺术风范。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