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朗读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诗词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摘要

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一首描绘寻访隐士不遇却悟得禅理的五言律诗。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应写于诗人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之时。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记叙了诗人沿莓苔屐痕一路寻访常山道人的过程:首联点出“寻”字,颔联“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以白云芳草烘托出居所的清幽空寂;颈联“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转向雨后山景的探赏,暗含随缘自适的豁达;尾联“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为诗眼——虽未遇道人,却在溪花盛放中顿悟禅机,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全诗通过寻访不遇的转折,巧妙将访隐主题升华为对自然真趣的领悟,以空灵意境传递出“得意忘言”的禅宗哲理,展现了刘长卿诗歌“清淡悠远,耐人寻味”的艺术特色,备受后世诗评家推崇。

诗词大意

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参考资料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9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DeepSeek赏析

这首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以闲适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访道不遇的画卷。开篇"莓苔见履痕"便暗示主人不在,为全诗定下空寂基调。"白云"、"春草"两句以自然景物写幽居之静,不着痕迹地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中间两联写雨后松色、山间寻源,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含道家追寻本真之意。末联"溪花与禅意"点睛之笔,将山水之趣与禅理相融,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化境。全诗语言洗练,意境空灵,在寻人不遇的怅惘中透露出超然物外的禅机,体现了唐代山水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