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
没蕃故人朗读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摘要
张籍的《没蕃故人》是一首唐代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失陷在吐蕃(今西藏地区)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张籍以真挚的笔触描绘了故人可能遭受的苦难和分离的痛苦,抒发了对战乱带来的生离死别的哀伤,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人道关怀。创作背景源于唐代频繁的边疆战争,吐蕃作为敌对势力,常有汉人被俘或流落异乡,张籍借此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以其朴素感人的语言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被视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DeepSeek赏析
张籍这首《没蕃故人》以沉痛笔触写尽边关将士的生死离别之悲。"前年伐月支"起笔苍凉,暗示战争之残酷。"城下没全师"五字道尽全军覆没的惨烈,更显"蕃汉断消息"的绝望。"废帐""残旗"的意象选择尤为精妙,以物写人,见战场的凄凉景象。末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将思妇的复杂心绪刻画入微,疑信参半间更显悲怆。全诗不着议论而情自深,不事雕琢而境自远,堪称边塞诗中的血泪之作。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