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寒食

寒食朗读
出自唐代韩翃的诗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摘要

韩翃的《寒食》是一首唐代七言绝句,创作于寒食节期间,描绘长安城春日飞花、东风拂柳的美景。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展现节日自然风光,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含蓄讽刺皇宫在禁火日向权贵传递蜡烛的特权,表达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历来被誉为韩翃的代表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讽刺艺术和现实关怀。

诗词大意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yù)柳斜。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mù)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参考资料

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全文赏析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DeepSeek赏析

韩翃这首《寒食》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独特景象。起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便以夸张手法写出满城春色,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则点明时节,一个"斜"字尽显柳枝摇曳之态。后两句转写宫中暮色,以"传蜡烛"暗指特权,含蓄地讽刺了权贵的特殊待遇。全诗意象鲜明,明写寒食风俗,暗含社会批判,在二十八字间展现出高超的艺术功力。诗中"轻烟散入"四字尤见功力,将特权阶层的奢靡生活写得若隐若现,耐人寻味。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