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无相寺
夜宿无相寺朗读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
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
彷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摘要
《夜宿无相寺》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王阳明)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此诗写于作者早年游历安徽九华山期间,描绘了夜宿无相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月落西岩钟磬响,云遮山外雨霏霏"等句,既勾勒出九华山佛寺的幽寂环境与自然奇景,又暗含对佛道思想的思考。全诗意境空灵,将山水之趣与禅理之思相融合,既体现了王守仁青年时期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隐约透露出他后来创立心学体系时"心外无物"的思想雏形。作为王守仁早期诗作,此诗虽未直接阐发哲学理论,但已展现出诗人借景抒怀、寓理于境的创作特点,为研究其思想发展提供了文学注脚。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淡雅空灵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夜山水画卷。首联"春宵卧无相"点明时节与心境,卧而无相,暗含超然物外之意;"月照五溪花"以月光为引,展开清幽意境。颔联"掬水洗双眼"写实中见禅意,"披云看九华"则显飘逸之姿。颈联将实景与仙佛意象相融,金佛国与谪仙家虚实相生,展现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尾联以"笙鹤""绛霞"作结,余韵悠长,青天落霞的意象更将全诗升华至空明澄澈的境界。全诗语言简净,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向往方外的生活情趣。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