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和胡戢七首

和胡戢七首朗读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诗词

相逢樽酒未辞深,握手盱眙十载心。

车马凄凉人夜别,出门落月与横参。

摘要

晁补之的《和胡戢七首》是北宋诗人晁补之创作的一组七首唱和诗。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这组诗写于其仕途失意、退居乡野时期,主要回应友人胡戢的赠诗。作品整体流露出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如“归去来兮”的吟咏,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亲近自然的心境。诗中常以陶渊明自比,通过描绘农耕、饮酒、赏景等闲适场景,表达超然物外的志趣,同时暗含对现实政治环境的疏离感。其语言质朴清新,延续了宋代文人诗将哲理融入日常生活的特点,虽非晁补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但真切反映了北宋士大夫在党争背景下的精神出路探索,是研究其隐逸思想的重要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笔调沉郁,将老友重逢又匆匆别离的复杂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首句"相逢樽酒未辞深"道出知己畅饮的欢欣,次句"十载心"则点明久别情谊。后两句笔锋陡转,以"凄凉"二字为全诗定调,末句"落月与横参"的意象尤为凄美,既写出夜深的实景,又暗喻人生聚散的无奈。诗人善用意象对比,前欢后悲,将人世无常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堪称友情诗中的佳作。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