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 其十六
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 其十六朗读夜夜毡车宿陇头,不登辽后洗妆楼。
夫人自爱磨笄石,天际苍苍一片秋。
摘要
《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 其十六》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写给妻子的组诗之一。此诗创作于诗人抗清失败后流亡塞外多年,最终携妻南归的途中。诗中既饱含夫妻共历风霜、相濡以沫的深情,又暗藏家国沦亡的沉痛。诗人以"共苦"二字浓缩患难与共的岁月,用"白头"映衬乱世夫妻的坚韧。南归本应欣喜,却因山河易主而染上悲凉底色,故末句"莫向秋原哭故国"的劝慰,实为血泪交织的故国之思。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感厚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融为一体,展现了遗民诗人特有的苍凉气骨,是屈大均"以诗存史"创作理念的典型体现。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戍守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苍凉壮阔的边塞图景。首句"夜夜毡车宿陇头"直写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重复的"夜夜"暗示了漫长的岁月。诗人巧妙地用"不登辽后洗妆楼"的典故,将现实与历史交织,突显边关将士对家国的忠诚。"夫人自爱磨笄石"一句,借古喻今,既表达了将士们坚守的决心,又暗含对家人思念的柔情。末句"天际苍苍一片秋"以景结情,将个人情感融入广袤的天地之间,苍茫秋色中蕴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与人生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边塞诗特有的悲壮之美。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