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蔡州三首 其一
平蔡州三首 其一朗读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闲,小儿跳浪健儿舞。
摘要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平蔡州三首》其一创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当时唐宪宗派兵平定蔡州吴元济叛乱,刘禹锡作为朝廷官员亲历此事,借此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欢欣鼓舞。诗中抒发了对朝廷胜利的赞美、对军队英勇的颂扬,以及对和平的深切向往,同时隐含着对叛乱势力的谴责,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政治责任感。在历史评价上,刘禹锡的诗风豪迈雄健,被誉为“诗豪”,这组诗以其深刻的政治抒情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雄浑之笔描绘平叛之战,犹如一幅金戈铁马的壮阔画卷。首句"蔡州城中众心死"以死寂反衬战事之烈,"妖星夜落"意象诡谲而充满张力。飞将天降、马箠洞开之句,尽显雷霆之势。贼徒崩腾如蛰虫惊雷的比喻,生动传神。后段写凯旋场景,"面缚登槛""太白垂捷"的细节描写精准有力。末四句转写战后太平景象,小儿健儿之舞与前文肃杀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诗人收放自如的笔力。全诗节奏铿锵,意象跳跃,在短短数行间完成了从鏖战到庆功的完整叙事,堪称七言叙事诗的典范之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