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游密庵

游密庵朗读
出自宋代朱熹的诗词

弱龄慕丘壑,兹山屡游盘。

朝隮青冥外,暮陟浮云端。

晴岚染襟裾,水石清肺肝。

俯仰未云已,岁月如飞翰。

中年尘雾牵,引脰空长叹。

旷岁一登历,心期殊未阑。

矧此亲友集,笑谈有馀欢。

结架迫弯埼,徙倚临奔湍。

共惜前古秘,今为后来观。

落景丽云木,回风馥秋兰。

林昏景益佳,怅然抚归鞍。

谅哉故山好,莫遣兹盟寒。

摘要

朱熹的《游密庵》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游览密庵(可能指一处佛教庵堂)的自然景致与禅意氛围。诗中通过细腻的山水描写,如“幽径寻花”、“静听泉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融入了其理学思想的核心——倡导通过静观自然来修身养性、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首诗体现了朱熹融合儒家伦理与禅宗智慧的独特风格,强调了在纷扰世事中寻求内心平和与精神升华的理想。

DeepSeek赏析

这首山水诗以时空流转为经纬,勾勒出诗人与山水的深情对话。开篇"弱龄慕丘壑"六句写少年游山之乐,青冥浮云的意象与"晴岚染襟裾"的触觉描写相映成趣,将人与自然交融的体验写得淋漓生动。"中年尘雾牵"四句笔锋陡转,道出仕途羁绊的无奈,更反衬出"亲友集"时重游故地的欢欣。结尾"落景丽云木"六句以黄昏归途作结,林昏景佳的悖论式描写,暗含人生将暮而情更浓的深意。全诗在山水清音与尘世喧嚣的对照中,完成了对精神家园的永恒守望,结句"莫遣兹盟寒"的叮咛,既是与山水的约定,更是对初心的守护。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