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生日答内弟玑
丙子生日答内弟玑朗读今夜今年聚,谁知骨肉稀。
汝犹悲燎粥,子岂那于飞。
对火霜威入,侵杯月色微。
斗斜灯更续,不是醉无归。
摘要
李梦阳的《丙子生日答内弟玑》是明代中期一首抒怀寄情的七言律诗。此诗作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梦阳四十五岁生日之际,为答谢妻弟左国玑的祝福而作。当时李梦阳经历多次政治挫折(如弹劾刘瑾遭贬谪),正处于罢官闲居的开封时期。诗中既有对妻弟情谊的感念,更多是借生辰抒写人生感慨,通过"青镜流年""白鸥江海"等意象,流露了仕途坎坷后的苍凉心境与归隐之思,同时以"孤剑霜寒"之句暗含不甘沉沦的孤傲气骨。其语言沉郁顿挫,既承杜甫诗风之厚重,又显明代复古派追求汉魏风骨的特点。作为李梦阳晚年代表作之一,此诗真切展现了传统士大夫在政治失意时复杂的精神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疏离,亦存儒家济世情怀的余响。
DeepSeek赏析
这是一首深沉感人的骨肉离别诗。诗人通过"今夜今年聚"开篇,道出团聚的珍贵与难得。"骨肉稀"三字点明亲人凋零的悲凉。诗中"燎粥"、"于飞"的典故运用巧妙,既表达了离别的哀伤,又暗含对子女前程的期许。"对火霜威入,侵杯月色微"一联尤为精妙,以霜月意象烘托离情,寒意入杯,更显心境凄凉。末句"斗斜灯更续,不是醉无归"以灯火为喻,既写实景又寄寓深情,暗示即使醉饮也不愿分离,将骨肉情谊抒写得真挚动人。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