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潮
说潮朗读翰院祀韩公,神之为土地。
或讹有更替,文人惯游戏。
乡贤殁祀社,斯乃犹古义。
韩山土地祠,云最著灵异。
祀者周先生,瑶名伯玉字。
夫人郭贞顺,附祀为配位。
我为书双主,揭壁言其事。
贤哉郭夫人,桑梓怀大计。
万命脱兵锋,一诗动戎帅。
此邦论贤媛,兹事良足志。
人生值乱离,万念苦难遂。
乡闾未能保,愧此妇人智。
摘要
丘逢甲的《说潮》创作于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日本的1895年,作者在流亡大陆期间所作,背景源于国家危亡和个人失乡之痛。这首诗以潮水为喻,表达了对故土台湾的深切思念和对民族命运的悲愤情怀,呼吁国人觉醒抗敌,体现了丘逢甲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近代著名诗人,丘逢甲的作品被后人誉为民族气节的典范,历史评价极高,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被视为中国近代诗歌的重要遗产。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朴拙古雅之笔,勾勒出一幅乡贤祭祀图景。开篇点出韩公祠祀之由,随即转入周伯玉夫妇事迹,尤重郭夫人以诗退兵之智。诗人笔锋一转,直抒胸臆,"人生值乱离"六字道尽乱世文人之痛,与郭氏"桑梓怀大计"形成鲜明对照。末句"愧此妇人智"五字,既见谦逊之态,更含时局之叹。全诗结构严谨,由祭祀而及人事,由叙事而发感慨,在平实叙述中暗藏深沉的家国之思,体现了传统士大夫的忧患意识。用语简练而意蕴丰厚,正是大家手笔。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