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其二十三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其二十三朗读香炉峡口女英雄,巫峡风流事不同。
古庙千章唐代木,舟人再拜祝长风。
摘要
屈大均的《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其二十三》创作于明末清初的流亡时期,记录了作者从广州到韶关的秋日旅途。诗中通过描绘江行秋景,如萧瑟的秋风、寂寥的江水,抒发了对故国明朝的深切怀念、亡国之痛以及个人流离的孤寂情怀。屈大均以自然意象寓情,表达了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和对时局的无奈感慨,体现了其作为爱国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简练笔墨勾勒峡江风物与人文情怀。首句"香炉峡口女英雄"突兀而起,点出峡口曾有巾帼传奇,为全诗奠定雄浑基调。次句"巫峡风流事不同"巧妙转折,以风流二字将壮阔山水与浪漫传说绾合。后二联转写眼前实景,古庙唐木见证千年沧桑,舟子祈风暗含生计艰辛,一实一虚间透出历史厚重感。二十八字中时空交错,既见山川形胜,又显人世悲欢,深得唐人绝句神髓。尤以"再拜祝长风"五字最见功力,将船家敬畏自然、祈求平安之情状刻画得如在目前。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