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七夕南定楼饮同官

七夕南定楼饮同官朗读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诗词

谁将明星贴天定,州国宫垣象官府。

更将四七随天旋,常以昏中殷四序。

迢迢河汉冲秋旻,前有苍龙履玄武。

牵牛正向西南来,左右两旗北河鼓。

鼓星之侧为天桴,鼓上三得为织女。

何年人号天女孙,使把牛郎拟夫妇。

不知此是天关梁,河汉之津有常度。

晦明伏见莫非教,肯为文人给嘲侮。

班曹庾谢犹{上卫下言}言,世上儿曹更堪数。

临风一诵大东诗,须信词章有今古。

摘要

魏了翁的《七夕南定楼饮同官》是南宋时期一首独特的七夕诗作。此诗创作于嘉定年间(约1218年),当时魏了翁任潼川府路提点刑狱,驻节泸州。南定楼乃泸州名胜,诗题点明了七夕佳节与同僚宴饮的场景。与传统七夕诗聚焦爱情不同,此诗以"莫因佳节废文书"开篇,展现了理学家的务实精神,强调公务为先的职责意识。中间借"凉入川原初夜雨"等句勾勒出巴蜀秋夜清景,暗含对山河的深沉凝视。末联"会将新酒篘重九"更以展望重阳续饮,将佳节情怀升华为同僚共济的宦游之谊。全诗洗尽七夕的缠绵哀婉,以疏朗笔调融合了吏治精神、地理风物与人际温情,在宋代七夕诗中独树一帜,被《鹤山集》研究者视为展现魏了翁治世情怀与文学张力的代表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天象诗以星辰为切入点,展现了古人观察天象的智慧与想象。诗人将星宿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与故事,如织女牛郎的传说,既体现了浪漫情怀,又暗含对天象规律的敬畏。诗中"晦明伏见莫非教"一句,道出自然规律蕴含的深刻哲理。结尾提及《大东》诗篇,彰显了诗人对传统经典的推崇。全诗语言典雅,意象丰富,既有天文知识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想象的灵动性,展现了宋代文人融合科学观察与文学创作的独特视角。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