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伏承示及毛公平仲墓铭且索挽诗熹不及识毛公而爱重其文旧矣义不可辞顾已不及其虞殡姑以数句

伏承示及毛公平仲墓铭且索挽诗熹不及识毛公而爱重其文旧矣义不可辞顾已不及其虞殡姑以数句朗读
出自宋代朱熹的诗词

毛公神仙骨,误落世网中。

髫龀出奇语,砉然惊乃翁。

弱龄翰墨场,不言已收功。

亭亭绝世姿,皎皎冰雪容。

顾步一长啸,笙鹤翔秋空。

调高听者稀,老去竟不逢。

一朝谢尘浊,泠然跨刚风。

回头叫安期,举手邀韩终。

千秋有遗想,一往无留踪。

平生故人心,洒涕铭幽宫。

斯人不可见,斯文鬼神通。

摘要

这是朱熹创作的一首挽诗,题为《伏承示及毛公平仲墓铭且索挽诗》。朱熹被请求为毛平仲(北宋词人毛滂)撰写墓铭和挽诗,他虽从未见过毛公,但一直敬重其文学成就,故义不容辞地写下此作。诗中表达了朱熹对毛公文采的深切仰慕与对逝者的哀思,同时流露了因未能及时参与葬礼而遗憾的情感,体现了其作为理学家的道德担当与文人情怀。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超凡脱俗之笔,描绘了一位清高绝尘的隐士形象。开篇"神仙骨"三字即定下文眼,将传主置于尘世之外。诗中"髫龋出奇语""亭亭绝世姿"等句,层层递进地刻画其少慧天成、风骨凛然之态。"笙鹤翔秋空"的意象尤为精妙,以鹤唳九天喻其品格高洁。末段"跨刚风""邀韩终"的飞升描写,既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其精神境界的礼赞。全诗语言凝练如冰,意境空明似雪,在悼亡中寄寓着对纯粹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慕,堪称悼亡诗中的逸品。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