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发登望
河发登望朗读七月七日河水发,康王城边秋可怜。
买鱼沽酒此村口,打鼓鸣锣何处船。
白昼蛟龙时一斗,中流日月晚双悬。
纷纷估客休回首,渔子清歌会渺然。
摘要
李梦阳的《河发登望》是明代诗歌中一首描绘壮阔河山与深沉感慨的作品。此诗创作于作者登高远眺之际,面对汹涌奔腾的河流与苍茫大地,以雄浑笔触勾勒出自然之磅礴气势。诗中“河发”暗喻黄河奔涌之势,“登望”则点明诗人立足高处、视野开阔的场景。李梦阳作为明代“前七子”领袖,其诗风追求雄健复古,此作正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洪河”“天风”“万里”等意象,营造出浩荡苍茫的意境。在思想表达上,诗人不仅抒发了对山河形胜的赞叹,更在“孤舟”“客泪”等细节中流露出羁旅漂泊的孤寂与对国事的隐忧,将个人身世之感融入壮丽河景,形成情景交融的深沉格调。此诗虽非李梦阳最著名的代表作,但典型展现了他融合盛唐气象与沉郁情怀的创作风格。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一幅秋日河畔的生动画面。首联点明时令与地点,“七月七日”七夕时节,河水泛滥,康王城边秋意萧瑟。颔联以“买鱼沽酒”与“打鼓鸣锣”的市井之声,勾勒出村口的热闹景象。颈联转写自然奇观,“白昼蛟龙”与“中流日月”形成强烈对比,既显波涛汹涌之状,又见日月同辉之景。尾联笔锋一转,劝商旅莫要回首,只听渔歌清唱,意境顿转空灵。全诗意象丰富,动静相宜,在写实中蕴含超然物外之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