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韩子华内翰见过

韩子华内翰见过朗读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诗词

但见公轩过,未见我马去。

我懒宜我嫌,公曾不我恶。

秋雨天街凉,萧萧绿槐树。

遥听高车声,驺导门前驻。

仆夫惊入扉,遽曰能来顾。

度量何其宏,始终不改遇。

索以新诗章,遍览日欲暮。

诚惭兜离音,唐突韶与濩。

明朝当负荆,人莫讥贵附。

摘要

梅尧臣的《韩子华内翰见过》是一首记录友人韩绛(字子华)来访的即事感怀之作。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当时他生活清贫,居所简陋。诗中描绘了诗人扫榻煮茗、以野菜待客的场景,如"野蔌山蔬次第尝"等句,生动勾勒出简朴的日常生活画面。全篇通过"超然车马中"的细节,既流露了待客的真挚情谊,更彰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华的品格。在平淡如话的叙述中,梅尧臣以"高贤"互称的君子之交,展现了宋代文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作为宋诗开山祖师之一,此诗典型体现了梅尧臣"平淡邃美"的诗风,将日常生活提升为诗意境界,对宋代诗歌的哲理化与生活化转向具有深远影响。

DeepSeek赏析

这首作品以简练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开篇"但见公轩过,未见我马去"两句,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主客往来的不平衡,暗示友人常来探望而诗人却疏于回访。诗人以"我懒宜我嫌"的自嘲,衬托出友人"不我恶"的宽容,更显情谊之可贵。中段描写秋雨槐树、高车驺导的场景,生动再现友人来访时的情景。"度量何其宏"以下数句,直抒胸臆,赞美友人始终如一的真诚相待。结句"明朝当负荆"表达诗人愧疚之意,却又巧妙地以"人莫讥贵附"化解了可能产生的误解,体现了诗人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在平淡中见深意,于细节处显真情。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