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秋日杂兴

秋日杂兴朗读
出自宋代李廌的诗词

横烟下平林,闲云依袤岭。

寓想高鸿背,游目凌倒景。

吁嗟老于行,末路未遑骋。

晚岁竟如何,三叹心耿耿。

摘要

李廌的《秋日杂兴》是北宋时期一首典型的感怀诗。李廌作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其诗风深受苏轼影响。此诗以萧瑟秋景为背景,通过"西风""落叶""寒塘"等意象勾勒出深秋的寂寥画卷。诗人借草木凋零隐喻人生际遇的飘零无定,在"鸿雁南飞""暮色苍茫"的意境中,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敏锐感知与功业未成的深沉焦虑。末句"独倚危栏思悄然"更将个人命运置于天地时序的宏大背景下,既延续了宋诗"以理入诗"的特质,又承袭了传统悲秋主题中对生命意义的哲学叩问。全诗语言凝练而意蕴深长,展现了宋代文人在自然观照中对生命困境的深刻体悟。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诗以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闲适的山林图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人伫立山间,望见横烟笼树,闲云依山,思绪随之飘远。"寓想高鸿背,游目凌倒景"二句尤为精妙,既写出鸿雁高飞的壮阔景象,又暗含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后四句转入迟暮之叹,末路未骋的遗憾,晚岁将何的忧虑,都在"三叹心耿耿"中尽显。全诗景语情语交融,以简淡之笔写深沉之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对自然山水的眷恋。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