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朗读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诗词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摘要

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是元末诗人借古抒怀之作。此诗以春秋吴国公子季札“挂剑徐君墓”的典故为核心,赞颂了季札生死不渝的诚信品格。诗中“生诺诺尚死,死谔谔能生”形成强烈对比,批判世人轻诺寡信,讴歌季札在徐君死后仍坚守心诺,将宝剑挂于墓树的高义。全篇通过生死与诺言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一诺重千金”的精神价值,在元末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具有警世意义。杨维桢以古乐府奇崛笔法重构历史场景,使这则古老典故焕发出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展现了其“铁崖体”以史为鉴、针砭时弊的创作特色。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古风以简练的笔触阐述了为政之道。开篇以"单父七弦琴"与"十金南门木"两个典故相对,前者展现以德化民之功,后者突出以令行事的成效。然而笔锋一转,"夜渔若严刑"与"不能徙民情"两句,道出了严刑峻法的局限性。结尾"巧信不如拙诚"的结语,如金石掷地,点明真诚质朴胜于机巧权变的为政真谛。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层层递进,语言质朴却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政治智慧的深刻思考。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