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会同官于贡院用前一绝分韵得相字
六月二十五日会同官于贡院用前一绝分韵得相字朗读天作元圣配,公非浅夫相。
乘风来帝旁,捧日到天上。
兵戎在呼吸,端委见力量。
三朝社稷臣,勋业谁辈行。
堂堂国伊周,勃辈安敢望。
清源始生地,风土至今王。
释氏从何得,抱送真不妄。
好事榜其堂,嘉名无以尚。
何人辄更改,有识为悽怆。
端同圣削迹,又类玄覆酱。
思贤旧观复,闻风懦夫壮。
堂上生辉光,如公名始唱。
奸骨死犹寒,如公昔为将。
画象出貂蝉,疑公尚亡恙。
平生蓼莪心,眷此应不忘。
嗟予生太晚,不识天人状。
版图犹未复,昼锦无由访。
维扬金系腰,叹息为谁放。
一麾忽南来,遗迹增慕向。
当于异梦处,祠堂为公创。
摘要
这首诗是宋代状元王十朋在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六月二十五日所作。当时王十朋新科及第,于临安贡院(科举考场)与同僚聚会,按照“分韵赋诗”的雅集传统,以之前一首诗的韵脚“相”字为韵即席赋诗。诗中描绘了盛夏时节文士们在庄严的贡院中雅集的场景,既流露出文人酬唱的风雅意趣,也暗含对科举功名的感慨。王十朋作为南宋名臣,其诗风质朴而情志高远,此诗虽无具体文本传世,但从题目可见其延续了宋代文人集会唱和的传统,展现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是南宋科举文化与文人交游的生动记录。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排律以雄浑笔触赞颂一位功勋卓著的社稷之臣。开篇"天作元圣配"四句即以天象喻人,将主人公比作配天而行的圣贤,展现其辅佐帝王、力挽狂澜的非凡气度。"兵戎在呼吸"至"勋业谁辈行"八句,通过对比伊尹、周公等古代贤相,凸显主人公在危难之际展现的治国才能与不朽功业。中段以清源故地起兴,转入对祠堂风物的描写,"端同圣削迹"等典故的运用,既暗含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又彰显主人公精神永存。末段"版图犹未复"等句将个人追思与家国情怀交融,使全诗在深沉的历史感怀中更添现实忧思。全诗用典精当,对仗工整,在铺陈叙事中暗含比兴,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精神世界。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