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朗读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摘要
韩愈的《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是他创作的一首寄友诗,赠予友人张籍(时任博士)和侯喜(时任主簿)。诗中,韩愈在雨天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与关怀,强调儒家重情重义的伦理思想,同时抒发了个人在宦海浮沉中的孤寂感。全诗语言简练真挚,情感自然流露,展现了韩愈作为唐宋古文运动领袖的深厚人文情怀。在文学史上,此诗虽非其最著名之作,但体现了韩愈诗歌一贯的雄健风格和对友情的珍视。
DeepSeek赏析
韩愈此诗写于晚年,以直白质朴的笔触道尽仕途困顿与民生疾苦。开篇"放朝还不报"四句,以雨中蹒跚归途暗喻政治抱负受阻,雷声失威更见诗人对朝纲不振的痛心。"墙生菌"与"麦作蛾"的意象尤为精警,既写实又象征,将自然灾异与政治腐败巧妙勾连。结句"谁当救晋饥"的诘问,将个人困厄升华为对苍生的深切忧虑,尽显儒家士大夫的济世情怀。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沉郁,在寻常景物中寄寓深刻的社会批判,体现了韩诗"以文为诗"的独特魅力。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