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二首
红梅二首朗读玉妃初醉下瑶台,紫雾深深拨不开。
却恐错穿桃杏径,高烧银烛照归来。
摘要
白玉蟾的《红梅二首》是南宋道教南宗五祖、著名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两首咏梅七言绝句。这两首诗虽无明确创作背景记载,但充分展现了白玉蟾作为方外高士的独特审美与道家情怀。诗人以红梅为吟咏对象,突破传统咏梅诗追求“清冷”“孤高”的窠臼,着力刻画红梅的“艳色”与“浓香”,如“玉妃谪堕”般惊艳脱俗,赋予梅花一种热烈而超逸的生命力。诗中“冰玉风姿”的意象既赞其形色之美,更喻其内在的纯净高洁。诗人借红梅在严寒中绽放,寄托了自身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志趣,以及道教思想中对自然本真、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其诗风清丽空灵,想象奇崛,将道教仙思与文人雅趣完美融合,在宋代咏梅诗中独树一帜,体现了白玉蟾融通三教、诗道合一的艺术境界。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婉约之笔勾勒出一幅朦胧醉美的画面。首句"玉妃初醉下瑶台"以仙女喻花,将醉态与仙姿巧妙结合,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紫雾深深拨不开"用浓重的紫色雾气烘托神秘氛围,暗示花影朦胧之美。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恐错穿桃杏径"的担忧,引出"高烧银烛照归来"的举动,既表现了主人公对美景的珍视,又以烛光映照的细节,在夜色中勾勒出一抹温暖亮色。全诗虚实相生,将现实景物与神话意象交融,展现出宋代文人特有的雅致情趣。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