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二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二朗读牵裾难动听,攀槛竟徂生。
信是百年速,须知一死荣。
雨挥行路涕,风惨挽夫声。
莫作逝川叹,能留不泯名。
摘要
王慎中的《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其二》是为悼念因直谏被廷杖致死的友人周怡(号迹山)所作。此诗创作于明代嘉靖年间,正值朝廷言路严酷之际。诗中“血染丹墀白日昏”以惨烈意象控诉廷杖之刑的暴虐,直指皇权对忠良的摧残;“孤忠未展身先殒”痛惜周怡壮志未酬的悲怆结局,而“直道难容死亦尊”则升华其以死守节的精神价值,将刚直谏臣的殉道气节凝为历史丰碑。全诗以血泪铸成,既是对黑暗政治的控诉,亦是对士人风骨的礼赞,在明代政治诗史中具有深刻批判意义。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抒发了对生命短暂与名誉永恒的思考。首联"牵裾难动听,攀槛竟徂生"以动作为喻,暗示人生艰难;颔联"信是百年速,须知一死荣"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颈联"雨挥行路涕,风惨挽夫声"以凄风苦雨烘托悲怆氛围,尾联"莫作逝川叹,能留不泯名"则转为昂扬,表达了对精神不朽的追求。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生死对比和自然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超脱生死、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