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朗读
出自唐代岑参的诗词

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

从夫荣已绝,封邑宠难追。

陌上人皆惜,花间鸟亦悲。

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

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摘要

这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两首悼亡诗,用以哀悼友人韩翃(韩员外)的夫人清河县君崔氏。诗中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对逝者的高度赞誉。岑参以真挚的情感和凝练的笔触,赞美了崔氏生前的贤淑品德、出众才情以及她作为贤内助对丈夫事业的襄助之功。他通过描绘“秋风”“寒月”等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抒发了对生命无常、斯人已逝的无限感伤与痛惜。诗歌不仅是对一位贤德女性的追思,也反映了唐代士大夫阶层对女性品德才情的普遍价值观念,以及文人之间通过挽诗表达情谊的社交传统。岑参以其一贯的雄浑笔力融入哀婉之情,使这两首挽歌在唐代悼亡诗中别具一格。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哀婉之笔,悼念一位贤德女子。开篇"令德""高门"突显其生前尊贵,然"荣已绝""宠难追"陡转直下,形成强烈反差。中段以陌上人惜、花间鸟悲烘托哀思,更借"仙郎忆画眉"的细节,道出夫妻情深。后八句连用"伤别剑""叹藏舟"等典故,灯冷泉寒、青松丹旐的意象交织,营造出凄清悲凉的意境。结句"清河""逝水"之喻,既赞其品德如清河长存,又叹生命似流水易逝,余韵悠长。全诗情真意切,用词典雅,展现了唐代悼亡诗"哀而不伤"的审美特质。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