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水二首 其一
陇头水二首 其一朗读陇头鸣四注,征人逐贰师。
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
湍高飞转驶,涧浅荡还迟。
前旌去不见,上路杳无期。
摘要
张正见的《陇头水二首·其一》是一首南朝陈代的乐府诗,属于传统的边塞题材。诗人借乐府旧题《陇头水》,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苍茫景象和戍边将士的艰辛与乡愁。 诗中“陇头流水急,流急行难渡”开篇即点出陇山(今陕西陇县西北)地势险峻、水流湍急的特征,渲染出边地的荒寒氛围。后续如“天寒冻水伤马骨”、“雾暗山中日,风惊陇上秋”等句,通过“寒”、“冻”、“暗”、“惊”等字眼,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严酷和悲凉感。征人“夜闻羌笛”、“朝听马嘶”,在艰苦的戍守生活中饱受思乡之情的煎熬。结尾“寄语闺中妾,勿怨寒床虚”以征人安慰妻子的口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他们深埋心底的无奈与思念,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悲怆。 此诗继承了汉魏乐府边塞诗的传统,意象典型,语言凝练,虽无具体史实背景可考,但真切地反映了历代戍边者的普遍情感,是南朝文人拟乐府诗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作品。
DeepSeek赏析
这首《陇头吟》以雄浑悲凉的笔触描绘了征人远戍边塞的苍茫景象。开篇"陇头鸣四注"四字便勾勒出西北边地的荒凉意境,征人追逐贰师将军的足迹,暗示着无尽的征战。羌笛与胡笳的哀鸣交织着流水呜咽,将边塞特有的悲壮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后四句通过"湍高""涧浅"的对比,暗喻征途险阻,而"前旌去不见"更将征人一去不返的悲怆推向高潮,结句"上路杳无期"以简练之笔道尽征人无尽的乡愁与绝望。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在短短八句中构建出一个雄浑悲怆的边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