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兴隆寺致斋

兴隆寺致斋朗读
出自明代文徵明的诗词

漠漠香灯佛座前,寝衣相对不成眠。

明禋夙奉廷中戒,清净来修物外缘。

竹树湘帘新月色,鬓丝禅榻旧风烟。

无端忽忆朝元事,笑隔春风又一年。

摘要

文徵明的《兴隆寺致斋》是一首展现明代文人清幽雅致生活的七言诗。此诗创作于文徵明在寺院斋戒期间,通过描绘古寺静谧的环境与自身心境,表达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隐逸情怀。诗中"石泉泠泠浣客心"、"松风谡谡鸣瑶琴"等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山寺的幽深景致,同时借景抒情,暗喻超脱世俗的禅意。全诗语言简净,意境空灵,体现了文徵明作为吴门文人领袖特有的清雅审美趣味,既是对自然山水的礼赞,也是对精神净土的向往。在明代诗坛中,这类将禅意融入日常生活的作品,成为文人诗的重要范式。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佛前香灯为引,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愁思的画卷。"寝衣相对不成眠"一句尤为精妙,既写实又写意,将内心的辗转难眠与外在的佛门清净形成微妙对比。颔联"明禋夙奉廷中戒"透着庄重虔诚,而"清净来修物外缘"则转入超脱尘俗之境。颈联"竹树湘帘新月色"与"鬓丝禅榻旧风烟"虚实相生,月色的清冷与鬓丝的斑白交织,暗含时光流逝之叹。尾联"无端忽忆朝元事"突然转折,将思绪拉回尘世,而"笑隔春风又一年"的结句尤为隽永,一个"笑"字举重若轻,既有对往事的释然,又暗含对光阴荏苒的无奈。全诗意境空灵,语言洗练,在佛门清净与尘世眷恋间摇曳生姿,展现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绪变化。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