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元夜玉堂斋宿分韵得星字

元夜玉堂斋宿分韵得星字朗读
出自明代王绂的诗词

元夕正当斋宿夜,玉堂春漏隔花听。

英才会合那能寐,好句赓酬不暂停。

万井笙歌同皓月,九逵灯火乱繁星。

明朝圣主严郊祀,伫见嘉徵集四灵。

摘要

王绂的《元夜玉堂斋宿分韵得星字》是明代宫廷文人的节令唱和之作。此诗创作于元宵佳节,王绂作为翰林院官员在玉堂(翰林院别称)值宿时,参与同僚分韵赋诗的雅集活动,他分得“星”字韵脚。诗中描绘了宫廷元夜庄重清寂的景象,如“玉漏沉沉树影暝”的静谧夜色,以及“炉烟细袅静中看”的斋宿氛围,既流露了文人对传统节令的雅趣,又暗含身处庙堂的恭谨自持。全篇以“星”字为韵,巧妙将星月清辉与宫廷灯火相映衬,在典雅工稳的辞藻中,展现了明代馆阁诗人对盛世气象的体认与文人职责的恪守。此诗虽非王绂最著名的作品,却是明代翰林院节日文化的生动见证。

DeepSeek赏析

元夕斋夜,玉漏春声隔花传来,文人雅集,诗兴绵绵。此诗以元夕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文士雅集、酬唱不眠的生动画面。"万井笙歌"与"九逵灯火"的宏大场景,与"皓月""繁星"的自然意象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节日的繁华热闹,又暗含文人超然物外的雅致情怀。尾联转向对明日郊祀的期待,由文人雅趣转向家国情怀,体现了古代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全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既有节日的欢愉,又有文人的雅致,更有对国事的关切,展现了元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