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朗读骊马窣青丝,闾里争耀驰。
朝游吴姬肆,暮入屠沽儿。
袖中挟匕首,跨下黄金锤。
然诺杯酒间,泰山心不移。
东市杀怨吏,西市仆雠尸。
裂眦白日变,英风拉如摧。
突过铜龙门,电影忽如遗。
司隶徒敛手,行人莫敢窥。
横行三辅间,法令不得施。
壮义冠千古,雄声流四垂。
摘要
徐祯卿的《结客少年场行》是明代一首借乐府古题抒写豪情与人生感慨的七言古诗。此诗沿袭汉乐府《结客少年场行》的传统主题,描绘了少年侠客结交豪杰、仗剑江湖的意气风发。开篇以"骢马金络头"的英姿展现少年游侠的倜傥不羁,继而通过"报恩杀人里"等场景刻画其重诺轻生的豪侠气概。然而诗人笔锋陡转,在"倏忽白日移"的时光飞逝中,少年最终选择"西驰陷玉门",将个人勇武投身保家卫国的疆场,以"百夫良"的壮烈牺牲升华了侠义精神。全诗既赞颂了少年游侠的肝胆豪情,更在结尾处点明:真正的侠义在于为国捐躯的崇高价值,超越了私仇小义的局限。徐祯卿以遒劲的笔力与跌宕的叙事,在复古的乐府形式中注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侠义精神的重新诠释,被后世视为明代拟古乐府中的佳作。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凌厉笔锋塑造了一位仗义行侠的豪杰形象。开篇"骊马窣青丝"四句,以骏马、吴姬、酒肆的意象勾勒出侠客的豪纵生活。"袖中挟匕首"至"泰山心不移"转入侠义精神的核心描写,杯酒间然诺如山的对比凸显其重信守诺的品格。中段连用"东市""西市"的排比句式,配合"裂眦白日变"的夸张描写,展现侠客除恶时的雷霆之势。"司隶徒敛手"四句更以官府畏缩反衬其威势。末二句"壮义冠千古"直抒胸臆,将个人侠义升华为千古流芳的精神丰碑。全诗节奏急促如马蹄铿锵,意象凌厉似刀光剑影,在短小篇幅中塑造了一个气贯长虹的侠客形象,展现了盛唐时期崇尚侠义的社会风貌。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