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题枯木修篁图

题枯木修篁图朗读
出自明代王绂的诗词

老干昂霄几千丈,天籁时闻夜声响。

一竿修竹共萧森,复托丝萝半空上。

寒姿久抱幽人贞,良材孰肯摧为薪。

总令匠氏未相遇,故山风雨年年春。

摘要

王绂的《题枯木修篁图》是一首题写在自己画作上的诗。王绂是明初著名画家、诗人,尤以墨竹闻名,有“国朝第一手”之誉。此诗与画作相配,描绘了枯槁老树与挺拔修竹并立的景象。诗中通过“枯木”象征历经风霜的坚韧生命力,而“修篁”(修长的竹子)则代表清雅高洁的品格。两者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枯荣相生的哲理,更寄托了文人追求在逆境中保持气节、在孤寂中坚守清高的精神境界。作为画家自题诗,它简洁而深刻地传递了文人画“以形写神”的核心思想,即借物抒怀,表达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志趣。这幅画及题诗体现了王绂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艺术成就,是明代早期文人画的典范之一,其笔下的竹石也被誉为“出姿媚于遒劲之中,见洒落于纵横之外”。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修竹喻高洁之士,笔力雄健而不失含蓄。起笔"老干昂霄"四字尽显劲节凌云之态,"天籁夜响"更添幽寂超脱之韵。中联以"萧森"状其孤高,"丝萝"衬其清逸,物象与人格浑然一体。后四句转入咏怀,"幽人贞"三字点出主旨,匠氏未遇而风雨自春,既见遗世独立之操守,又含不遇明时之憾。全诗托物言志,骨气奇高,得陶潜《饮酒》之遗韵,具左思《咏史》之风骨,诚为咏物抒怀之佳作。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