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武夷山访道

武夷山访道朗读
出自明代王恭的诗词

投簪寻羽客,山水慢亭清。

九曲烟霞色,数峰钟磬声。

还丹飞九转,仙箧受长生。

寂寂藤萝外,惟闻鸾鹤鸣。

摘要

《武夷山访道》是明代诗人王恭的一首游仙题材五言古诗。全诗以寻访武夷山道士为主线,通过“玄鹤”“丹炉”“松风”“瑶草”等意象,构建出云雾缭绕的道家仙境。诗人以“结庐人境外”开篇,既点明修道者超然世外的栖居状态,亦暗含自身对远离尘嚣的向往。诗中“授我长生诀”的虚写与“空山明月寒”的实景交融,既传递出对道家修真境界的追慕,又透露出求道未遇的怅惘。尾联“何当谢尘鞅,相从诠宝箓”直抒胸臆,将诗人渴望挣脱俗世羁绊、潜心问道的志趣推向高潮。此诗承袭了郭璞游仙诗传统,在明代复古诗风中独具清逸之气,展现了闽中诗派“诗法盛唐”的创作理念。

DeepSeek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超然物外的仙境画卷,笔调清逸空灵。首联"投簪寻羽客"四字便点明求仙访道之意,一个"慢"字尽显山亭之幽静。颔联以"九曲烟霞"与"数峰钟磬"相对,色彩与声音交织,虚实相生。颈联"还丹""仙箧"二典并用,暗喻修道之艰辛与得道之玄妙。尾联以"寂寂藤萝"与"鸾鹤鸣"形成静动相映之趣,余韵袅袅。全诗炼字精当,意境高远,通过对仙山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展现了盛唐山水诗特有的空灵之美与道家出世情怀。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