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宿净寺四首 其二

宿净寺四首 其二朗读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诗词

常苦人间不尽愁,每拚须是入山休。

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

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甸尚淹留。

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摘要

《宿净寺四首·其二》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王阳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正德年间,王守仁因触怒宦官刘瑾被贬贵州龙场驿途中,夜宿杭州净慈寺时有感而发。诗中“白云休道本无心,随我迢迢度远岑”以云喻己,暗喻贬谪漂泊之境;后两句“拦路野风吹暂断,又穿深树候前林”借野风阻云、深树待云的意象,展现其虽遭政治打压却依然坚韧前行的精神。全篇通过自然景象的流转,深刻传递了作者在困境中坚守心学理念、追求精神超脱的思想内核。后世评价此诗为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境界的诗意呈现,将人生际遇与天地万象融为一体,在简淡笔墨中蕴含哲思力量,是其“心外无物”哲学观的文学写照。

DeepSeek赏析

此诗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常苦人间不尽愁"起句便点明诗人胸中郁结,欲借山林暂避尘嚣。然"犹自中宵煎百忧"道出即使遁入山林,亦难逃忧思煎熬。后四句转入家国之思,"百战西江"与"六飞南甸"对仗工整,暗喻时局动荡。末二句"回天力""取日谋"之问,既见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又显其无力回天的悲凉。全诗情感沉郁,语言凝练,将个人愁绪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格。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