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风雪迟苏潜夫游玉泉不至和客韵 其一
舟中风雪迟苏潜夫游玉泉不至和客韵 其一朗读立尽寒枝影,佳人窅不来。
掀帷抛断梦,拨箸写残灰。
南郭频愁籁,东林每忆雷。
树髡啼獝狖,云冻失丘魁。
江潝奔澜叠,山流腻绿颓。
精灵凭化骨,神力假于䰄。
一扫狂霾去,千峰万岭梅。
摘要
《舟中风雪迟苏潜夫游玉泉不至和客韵 其一》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作者乘船赴玉泉山访友途中,时值风雪交加,本欲同游的友人苏潜夫(苏惟霖)却未能如约而至。诗中描绘了风雪阻舟、寒江独泊的萧瑟景象,通过"千山飞雪""孤篷昼掩"等意象,渲染出羁旅的孤寂与对友人久候不至的怅惘。后四句笔锋转向对玉泉山幽壑寒松的遥想,以"云中逸客"的超然姿态,含蓄表达了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在风雪羁愁中透出清冷空寂的意境,既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又暗含对尘世奔波的疏离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山水诗特有的空灵与淡远情怀。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苍劲笔力勾勒出一幅孤寂凄清的冬夜画卷。"立尽寒枝影"开篇即见诗人伫立寒夜的孤影,与"佳人窅不来"形成强烈反差。中段以"掀帷""拨箸"等动作细节,将期待落空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南郭频愁籁"至"山流腻绿颓"数联,运用"愁籁""忆雷""啼獝狖"等意象,营造出荒寒孤绝的意境。末联"一扫狂霾去,千峰万岭梅"却突然转折,以梅花意象一扫前文阴郁,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全诗笔力雄浑,意象奇崛,在铺陈孤寂后突然振起,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